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。人从一生下来,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,而且这时杯子漏水比较少。这时,只有这时,可以说这个人的“命是注定的”。
每个人的命运和福报不同,就是因为杯子的大小不同,水的多少不同。
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坏事,还活得很好。是因为他的杯子非常大,而且水又多,做坏事是在往外漏水,虽然漏了很多水,由于他水很多,还没有漏完,所以你看他还是活得很好。等他继续行恶,杯子的水漏完了,恶报就现前了。
有些人做了很多善事,情况还是很差。是因为他杯子可能比较小,水又非常少,虽然做善事是往里面加水,但同时也在漏水,杯中的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,福报还没有现前。等他坚持行善,减少漏洞,水逐渐增多后,福报就现前了。
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。 这称为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;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”。所以,看一个人不能看表面,不能看一时,不能看一世。
这个关于“善恶有报”的道理或“因果”的观念在许多文化和宗教传统中都存在,尽管具体的解释和应用可能有所不同。以下是一些类似的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:
印度教和佛教的“因果报应”
- 在印度教和佛教中,因果(Karma)是一个核心观念,指的是一个人所做的行为将会影响其未来的命运。善行带来善果,恶行带来恶果。这种因果关系被视为一种自然规律,并不是立即生效的,而是随着时间逐渐显现。因此,与道家文化类似,印度教和佛教也认为,命运和福报是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的长期积累。
基督教的“播种与收获”
- 在《圣经》中,有“你种的是什么,就收的也是什么”(加拉太书 6:7)这样的话语,表达了类似因果的观念。基督教强调行为的重要性,认为善行和爱心会在未来得到回报,恶行也会有相应的代价。这一观点同样强调了行为的后果,尽管它更倾向于道德和灵性的回报,而非世俗的福报。
伊斯兰教的“因果与回报”
- 伊斯兰教中也有类似的观念,称为“Ajr”(奖励)和“Gunah”(罪孽)。穆斯林相信,在“审判日”上每个人会因其一生的行为受到奖赏或惩罚,因此善行会被上帝记录并在今生或来世得到回报,而恶行则会带来负面后果。这种信仰也表明了行为对命运的影响,但更注重信仰中的道德和宗教义务。
希腊哲学中的“正义与复仇”
- 在古希腊哲学中,尤其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,有一种“正义”观念,认为宇宙有一种天然的正义平衡。如果一个人伤害他人或违反道德,最终会受到某种形式的惩罚,虽然可能不会立即发生。这种观点强调了宇宙中存在的平衡法则,与“善恶有报”的理念相通。
现代心理学的“因果循环”
- 现代心理学中也存在“自我实现的预言”和“行为影响回报”的概念。虽然不是宗教性的,但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会产生一种“回声”,即一个人的善意或恶意行为会在社会关系中循环回到自己身上,这种观念可以视为“善恶报应”的心理和社会解释。
这些文化和宗教的观点虽然具体形式和表达不同,但共同点在于相信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,善行往往带来积极的结果,而恶行可能会招致不良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