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撰稿:三清风水 Jessica Li
一、玻尔家族族徽与“互补原理”的东方灵感
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尼尔斯·玻尔(Niels Bohr)在被丹麦国王授予爵士爵位时,被要求设计自己的家族族徽。
玻尔将中国的太极阴阳图与拉丁文格言 “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”(意为“对立即互补”)融合于族徽之中。
这句格言正是他在量子力学中提出的“互补原理”的哲学表达:波与粒、动与静、明与暗、阴与阳——对立而又统一。
这一设计显示了玻尔深受东方哲学,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启发。
玻尔将中国的太极阴阳图与拉丁文格言 “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”(意为“对立即互补”)融合于族徽之中。
这句格言正是他在量子力学中提出的“互补原理”的哲学表达:波与粒、动与静、明与暗、阴与阳——对立而又统一。
这一设计显示了玻尔深受东方哲学,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启发。

二、量子纠缠与“阴阳”之象
近年来,渥太华大学与罗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《自然·光子学》(Nature Photonics)上发表论文,
他们在研究量子纠缠时使用了新技术,首次实现了两个光子纠缠态的实时可视化。
结果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图像——宛如古老的中国“阴阳太极”符号。
这种惊人的相似,再次让人联想到《道德经》中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的哲理。

三、《太极图说》与“无极而太极”的宇宙观
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《太极图说》中提出“无极而太极”的哲学命题,
认为宇宙的本原为“无极”,而太极则是万物生成的起点。
太极生两仪、两仪生四象、四象生八卦,这一思想与《道德经》中
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相互印证。
这一思想体系为后世的理学与宇宙论奠定了基础,也成为东西方哲学思想交汇的重要原点。


四、《周易参同契》与“易象图式化”的开端
《周易参同契》被认为是最早将《周易》爻象与炼丹思想结合的典籍,
它以图示方式解释宇宙与生命的变化,开创了“易象图式化”的传统。
后来道士陈抟进一步绘制《先天太极图》,为周敦颐的《太极图说》提供了直接图像原型。
这些图式体现出中国古代思想在视觉表达上的高度抽象性,也暗示了后来科学思维的萌芽。
五、结语:科学与东方哲学的殊途同归
从玻尔的互补原理,到现代量子纠缠实验的“阴阳”形象,再到《太极图说》的宇宙哲学,
我们看到科学与东方哲学在更深层次上的契合——对立统一、互为依存、动态平衡。
量子物理揭示了世界的非确定性,而道家哲学早已在“无极而太极”中指出万物生化的内在逻辑。
这一跨越千年的思想共鸣,正是人类文明智慧的光辉体现。